⭐ 課程內容

50-70分鐘的每堂上課時間裡面,通常由以下幾種內容以不同比重(不一定是時間的比例)混合 :

  • 老師選的曲子

一些練習曲和曲子,難度適中,照著進度練了會越來越厲害的東西。有一些好聽又常聽到的曲子,也有好聽卻不常聽到的曲子;不一定人人愛,但是練了會變厲害很多的曲子,也會有。

就像有些食物營養又好吃,有些食物很營養,卻滿多人不太能接受一樣。雖然能免則免,但偶爾吃一下也很好。找出「有益」和「能接受」之間的最大的交集,也就是能免則免的「能」的定義,是需要依照個體差異拿捏的地方,簡直是一門高深的學問。

  • 學生自選曲

學生喜愛或特殊需求想要彈奏的曲子,練習起來對提升彈奏能力不一定有最好的效率,但是對提升彈奏動力效果卻是絕佳。難度和學生程度不會太誇張地不符的話,長遠來看也是滿值得練的。

  • 音基(音樂基礎能力)

包括視譜(視唱)、聽音(聽寫)、樂理。在音樂班的訓練中非常受重視,是主副修以外,占據最大量課程時數及考試占分的科目,也是主修任何各種樂器者(包括聲樂、作曲、指揮者)的共同必修科目,一般坊間的樂器教學卻不怎麼重視。可能是因為一般人乍看之下覺得和彈琴沒什麼關係,也沒辦法表現出華麗的「(表面上)速成學習」。音基就像是花朵埋在土裡的根一樣,很重要卻很容易被忽略。

音樂基礎能力不僅只是「鋼琴」的能力,而是「音樂」的能力;任何樂器演奏、歌唱、創作、編曲、獨奏、合奏、伴奏、古典音樂、流行音樂、爵士音樂,只要跟音樂有關的任何事情都會用到,所以其實學任何樂器都需要具備。

非音樂班考生若要在鋼琴課以外,另外上課做這些訓練,對大部分人來說不太實際。因此直接在鋼琴課指導彈奏的過程中,同時導入這個面向的訓練,來達到一堂課的最大效益,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。意願ok的學生,還可以在原本的上課時數內劃分、或時數外另增加出時間,使用專門的教材及訓練,使效果大幅提升。

音基三個項目中的視譜和聽力,較可能有機會在練習曲子的過程中,無意中稍微提升。相對樂理來說,也較能直接提升彈奏的練習效果。但是自己練習,效率會比由老師協助練習差比較多。

樂理則是在音樂基礎訓練中,最需要系統性學習和理解的一項,也是想進行創作或分析最需要的課程。相對視譜和聽力,若不刻意學習練習,不會自己提升。可以在練過許多曲子後,仍一竅不通。但卻是在具有一定視譜能力後,相對視譜和聽力,比較容易自學的項目。

  • 檢定/考試

瞄準檢定/考試的考試內容作練習的東西。若想考的目標超過程度太多,或超過可運用時間太多,會排擠到其他學習進度;若也不想要排擠到其他學習,或是即使排擠了時間還是不夠的話,有時會需要增加上課時間。

  • 流行音樂

從視唱練習音感,用音感練習聽音,從聽音訓練進行流行歌的抓歌,抓歌完用樂理練習記譜,練習記譜可以增強視譜,會視譜就能學更多樂理和練視唱,練了視唱後聽音也會變強,再用更多樂理分析聽音記譜下來的流行音樂,形成一個越來越深入的循環,要學什麼音樂都可以,全部都跟音基脫不了關係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關於 Kate 鋼琴教學

如何理解 BPM 與節拍器標示

為什麼彈給老師聽的時候總是沒有自己練的時候好?

我的相片
Kate
台北鋼琴教學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