練琴的專注力—俄羅斯方塊與彈琴

大家有玩過俄羅斯方塊嗎?


關於專心

回想一下玩遊戲時的聚精會神,這種聚精會神和念書時不太一樣—

念書的聚精會神,沒有每句話都需「即時」精準理解、消化反應的時間壓力(也許除了考試前一節下課的那10分鐘)。

而這種對抗時間壓力的技術,除了遊戲,還有一個活動有點類似—演奏樂器。音樂的演奏不但以控制發聲的時間長度為技術基礎,更常被稱為時間的藝術。

以速度60 bpm的曲子為例,需在每秒彈出1拍的旋律,也就是說把4拍的旋律,在4秒間彈完,並且以正確的比例發出聲音,像是半拍是持續0.5秒,4分之1拍是持續0.25秒。視奏時和俄羅斯方塊一樣,要在限定的時間內理解形狀(音符),然後做出判斷和反應—疊在正確的位置(發出正確的音高、長度和音色)。

這樣的活動需要跟俄羅斯方塊一樣的專注力,但學習者卻常常做不到,原因可能是因為,俄羅斯方塊的出現順序是持續的隨機亂數;演奏樂曲則有時規律、有時突然天外飛來一筆,正是這個「有時規律」使人彈奏時容易鬆懈。

彈奏時的自動駕駛

我們練習的曲子,其中的音符經過了作曲家縝密巧妙的鋪陳安排。有些樂句為了使人印象加深,或是呈現美感,運用了模進、重複等等作曲手法。

其餘那些銜接的橋段、間奏、背景、變化,有時存在感很低,有時又來個超展開。但那些都是對聽眾要達成的效果,演出者如果自己也因此印象薄弱或是驚慌意外,就會變成練琴的大障礙。

主要的悅耳旋律造成的較深印象,使得我們傾向反覆演奏、投入享受這些片段。慢慢的熟悉的片段越來越熟,熟到了可以頭腦放空、手還自動彈奏的程度。此時若突然接到了存在感較低或困難的片段,就像開了30分鐘筆直的高速公路時,前車突然變成柯博文突然遇到前車急煞一樣措手不及。

等一下,頭腦放空、手還自動彈奏?這和前面說的聚精會神,完全背道而馳啊!這樣子沒有設定好變數與應對的人體自動駕駛,遇到狀況時幾乎就等著撞車。我們需要的聚精會神,至少要像是在台北市區開車的程度(可能也就差不多等於玩俄羅斯方塊)。

在台北市區開車與玩俄羅斯方塊的專注力

熟悉的片段熟到放空,不熟的片段連音都認不出來,這種熟練度的不一致,一下很熟一下不熟,會讓曲子彈起來容易斷斷續續。

為了避免這種狀況,我們必須要練習「真的專心」,而不是「以為自己有專心」。以下這些情況都是不允許的—彈奏的時候手在動大腦在放空(有時難以察覺自己在這個狀態)、一旦中斷就只能從特定的點接起、彈完對自己的彈奏失誤只有模糊印象…等等。

仔細的讀懂譜,仔細的聽自己的演奏,確定每一個音呈現的樣貌,其實都需要訓練,有些人在「真的」專心彈奏完,甚至會發現自己從來沒有專心彈奏過。

而專心練習,不但可以提升效果,也會讓練習不那麼煩悶。相信「專心的時間過得特別快」,這種經驗大家應該都有過,也有人稱這個狀態為「心流」(flow)

所以,若說練琴可以提升專注力,其實練錯方法只能說培養了耐力與忍受力。練對方法可以提升專注力,甚至到達前所未有的程度,是毫無疑問的。

因此國外有研究發現,學生學習演奏樂器與課業表現具有正向相關,我們將在這篇學鋼琴能讓書念得更好的3個理由討論。




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關於 Kate 鋼琴教學

如何理解 BPM 與節拍器標示

為什麼彈給老師聽的時候總是沒有自己練的時候好?

我的相片
Kate
台北鋼琴教學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