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要不做這3件事情,視譜就會變厲害!
1. 不要一直在譜上寫音名、唱名
——否則你練到的只有控制手指、穩固手型和認識琴鍵
你說怎麼會沒有練習價值,光照順序和長度依序流暢的按出正確聲音來就很費力咧。沒錯,練習彈流暢是必然要的,但是我們現在談的可是同時涵蓋了練習『視譜』👀+「彈奏」🖖的完整練習,而不是只有練習「彈奏」🖖喔。
如果「光照順序和長度依序流暢的按出聲音來」就花了太多力氣,導致沒力氣再讀那些「沒寫出音名的豆豆譜」,那就表示——這個譜對你現在的程度來說太難了!!(登愣!🙀)(這部分在這篇文章中的三點是共通的)
這也是一個很容易造成旁觀者(甚至當事者)誤會的地方,看似簡單、聽似更簡單的曲子,如果做正確完整的練習,其實沒有看起來的簡單,為什麼呢?我們會在未來的文章討論。
如果你慢慢的一次一次數著音,和把音名或指法寫上去的人比起來,你會比較慢練好,而寫上音名的人會率先流暢彈出。
但是請注意,「率先流暢彈出」不表示「進度領先」。一如在《聽過就可以彈出來,是不是天才?鋼琴譜的視奏重要嗎?》中提到的,過了一段時間,每首曲子練比較久的你,看譜的速度和手指的靈活度,以相對應的速度在提升;而「率先流暢彈出」的同學,看譜的速度低於手指的靈活度,此時練習的樂曲譜面複雜度,已經超過視譜程度。想再開始視譜,面前已經是超過程度太多的教材,練起來常常辛苦又徒勞。
「率先流暢彈出」就像裹著蜜糖的毒藥一樣,簡直就是一個誘人的陷阱,千萬要小心不要落進去。
你可能又說「現在能趕快彈出個完整的旋律,讓自己(和旁人)的耳朵輕鬆點就求之不得了,視奏什麼的還是以後再說吧。」這樣的話,那你可能忘記學琴的初衷了。
你學琴的目的是為了要彈出「流暢的拜爾/約翰湯姆遜/好連得/佈爾格彌勒…etc」,還是藉由練習「流暢的拜爾/約翰湯姆遜/好連得/佈爾格彌勒…etc」,增進彈出一票夢幻曲目(註)所需要的技能哩?
註:蕭邦《幻想即興曲》、《革命練習曲》、《夜曲》、李斯特的《鐘》、Yiruma《River Flows in You 》等等等的,依據個人路線有所不同,歡迎分享你的夢幻曲目,或是看看有沒有在《22首經典鋼琴曲及12首樂譜小集合》裡面呢?
2. 不要在初階的譜上寫每個指法
——否則你練到的只有控制手指、穩固手型和幼稚園學過的認識數字
(誒等一下,這些不就是哈農在練的嗎)
「這樣的話難道都不可以有指法嗎?有時候樂譜上面直接就給我印了指法哩!」
當然不是不可以有指法,寫指法絕對有他的必要性,但不是為了讓你知道「該彈哪一個音」,而是「該用哪一隻手指彈那某個音」!在非初階教材的樂譜裡面,用哪一隻手指彈,和彈哪一個音之間,可是完全沒有在跟你綁定的!
常有的情況是,同樣一串指法彈的卻是不同的音,如果用這些指法數字來辨認音,會出大事的啊。
![]() |
像是這行譜,每個小節的指法都是1235,音可是完全不一樣 |
那到底哪時候可以寫指法?這就是另一個題目了,我們將在未來的文章討論。
3. 在把音認熟之前不要找音樂來聽
——否則你練到的只剩聽力
當然聽力是需要練的,但不能「只」練聽力。只練聽力不練視譜的話,隨著譜的複雜度上升到「聽出音」和「看出音」的難度開始黃金交叉以後,你就會突然覺得練琴的難度暴漲,承受度比較低的人(通常小朋友比大人更多)可能會難以繼續,「練到翻臉」的危機就看個人耐受程度伺機爆發了喔。

以上三點就是練琴時可能會讓視譜越練越差的做法,應該小心避免。但是這三點裡面的「否則」中練到的能力都不是不重要,尤其是穩固的手型,不但重要還經常被忽略。但是它們不應該是練習唯一的目的,不應該為了練那些東西犧牲練習視譜的機會。
![]() |
音樂科系都要練這類的視唱練習 |
這些大原則,裡面都有因應個別狀況的技術性作法與變通空間,但只要先掌握了原則,可以說就走對了方向囉!
留言
張貼留言